二月十三日辰時(陽曆三月二十六日),生於山東省聊城縣北門內祖宅。

入學塾攻讀。祖父傅淦課讀於家。

五月,父傅旭安卒,享年三十九歲。

春,入東昌府立小學堂。

春,入東昌府立小學堂。

是歲讀畢十三經。

冬,隨侯延塽(雪舫)至天津,住孔繁淦(傅淦的門生)家,父執吳樹棠(筱洲)按時接濟。

春,考入天津府立中學堂。

臘月,與聊城縣紳丁理臣之長女馥萃女士結婚。

夏,考入北京大學預科。

傅斯年初入北京大學時與弟弟傅斯巖合影。

傅斯年初入北京大學時與其弟傅斯巖合影。傅斯年於民國二年春入北大預科,成績為全預科同年級者之冠。升入本科時,原擬讀政治系,後決定入國文系。根據回憶,傅先生初入文本科國文門時,便有老同學戲稱「他是孔子以後第一人」(伍俶)。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提供】

夏,卒業於北京大學預科。秋,升入文本科國文門。

夏,約集同學羅家倫,毛準(子水)等二十人,創立新潮社。

一月一日,主編《新潮》月刊創刊。五月,五四運動發生,參與此次運動,為北京大學學生代表之一。夏,卒業於北京大學文科國文門。秋,考取山東省官費留學。冬,赴英留學。

夏,入倫敦大學大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研究實驗心理及生理,兼治數學。

民國九年攝於英國倫敦大學大學院。

民國九年八月,傅斯年從英國給胡適的信中談到他在倫敦大學的情形,說「近中溫習化學、物理學、數學,興味很濃,回想大學時六年,一誤于預科乙部,再誤于文科國文門,言之可嘆。」並記「下學年所習科目半在理科,半在醫科……我想若不于自然或社會科學有一、二種知道個大略,有些小根基,先去學哲學定無著落。」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提供】

民國十年攝於倫敦,時正醉心於心理學。

民國十年攝於倫敦。其地為Sister’s Avenue 。二十七年後(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傅斯年在照片背面作了一段考證:「一九二一年冬已離此處到倫敦之西北,故不應為一九二二,大約為一九二一年」,並記「時正醉心心理學」。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提供】

六月,祖父傅淦卒,享年七十八歲。

六月,由英至德,入柏林大學人文學院。

秋,由德經巴黎歸國。冬,返里省親。十二月,攜介弟斯巖(孟博)赴廣州,任教於中山大學。

民國十五年秋,傅斯年即將離開柏林時與沈發儉合攝。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提供】

春,兼文科學長(文學院長)及國文、歷史兩學系主任。秋,創立中山大學語言歷史研究所,刊行《語言歷史學研究所週刊》。

民國十六年任教廣州中山大學文科長。

圖為民國十六年傅斯年在廣州所攝,準備寄給「雪叔」的照片。當時傅斯年任教廣州中山大學,為文科學長,兼國文、史學兩系主任。秋,在該校創語言歷史研究所。「雪叔」是侯雪舫,他是傅斯年父親的學生,原為學徒,經傅父刻意栽培,後中進士,而傅父已歿,他便在墳前自誓,以撫育其後人為己任。傅先生早年得侯式栽培,將他從落後的聊城攜往天津上中學,學習新知識,並由父執吳樹棠按時接濟。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提供】

春,任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籌備委員。夏,中央研究院(以下簡稱:中研院)成立。

十月,歷史語言研究所(以下簡稱:史語所)正式成立。

十一月,應聘任史語所所長,建議蔡元培院長收購明清檔案,並且開始調查殷墟以及調查兩廣方言。

春,遷史語所至北平。秋,兼任北京大學教授。

民國十九年,在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務會議攝。前排右二為傅斯年,中為蔡元培。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提供】

民國二十年傅斯年在河南安陽洹上小屯殷墟發掘工作站前與李濟合照。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提供】

五月,與丁文江,胡適,蔣廷黻等創辦《獨立評論》週刊。十月,出版《東北史綱》初稿第一卷,經李濟英文節譯,送交國聯李頓調查團(Lytton Commission )。

史語所同仁與吳稚暉在北海合影。

與史語所同仁與吳稚暉在北海合影。前排右起李濟、吳稚暉、徐中舒、裴文中,後排右起趙元任、董作賓、不詳、丁山。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提供】

一月,出版名作〈夷夏東西說〉。四月,遷史語所至上海。夏,兼任中研院社會科學研究所所長及中央博物院籌備主任。

夏,與丁夫人離婚。

八月五日,與俞大綵女士在北平結婚。十月,遷中研院史語所至南京。

民國二十三年傅斯年與夫人俞大綵合攝於北平寓所書房。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提供】

九月十五日,子仁軌生。

春,自北平移家南京。夏,明清史料裝箱,南遷至南京。冬,「西安事變」發生,先生著論,力主討伐叛軍。

兼代中央研究院總幹事。七七事變起,先生參加政府召集之廬山談話及國防參議會。七月,遷移文物於南昌與長沙。八月,遷中研院史語所至長沙。十月,遷移南昌之文物再轉運四川重慶大學。

民國二十六年十二月中研院史語所同仁於長沙聖經學校合影。

民國二十六年抗戰軍興,秋天,傅斯年將史語所從南京遷至長沙。由於當時中央研究院總幹事朱家驊無暇顧及院事,所以全院西遷之事,也都由傅先生一手辦理。圖為民國二十六年十二月史語所同仁在長沙聖經學校的合照。前排右起吳相湘、傅斯年、岑仲勉、全漢昇,後排右起姚家積、勞榦、陳述、王崇武。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提供】

春,遷中研院史語所至昆明;九月,旋遷昆明市郊以避空襲。

七月,兼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赴漢口出席第一次大會。秋,移家昆明。

秋,兼任中央研究院總幹事。冬,遷中研院史語所至四川南溪縣李莊鎮。十二月,續任國民參政會第二屆參政員。是年《性命古訓辨證》出版。

三月,患高血壓症,在重慶歌樂山中央醫院養病,七月出院。九月,辭去中央研究院總幹事職。十月,母李太夫人卒於重慶,享年七十五歲。冬,移家四川南溪李莊。

抗戰期間在重慶或李莊拍攝。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提供】

七月,續任國民參政會第三屆參政員。

傅斯年從白利罕醫院出院時足足瘦了三十磅,曾感概說:「我是突然由少年進入老年的。」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提供】

四月,續任國民參政會第四屆參政員。七月一日,代表國民參政會訪延安,商談團結。八月,日本宣佈投降。

秋,任北京大學代理校長。十一月,昆明西南聯合大學發生學潮,次日,先生以校務委員身份,前往處理。

民國三十四年七月一日,六位國民參政員由重慶飛延安,商量促成國共團結等問題。

圖為當天延安要人歡迎的場面。右起毛澤東、黃炎培、禇輔成、章伯鈞、冷遹、傅斯年、左舜生、朱德、周恩來、王若飛。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提供】

一月,赴重慶出席政治協商會議。夏,胡適返國出任北京大學校長九月,先生卸去代理北大校長職。十一月,中研院史語所自李莊遷返南京。十一月十五日,出席首屆國民大會。

民國三十五年與蔣中正合影於北平的文丞相(天祥)祠。

民國三十四年底,傅斯年為堅持不錄用偽北大的教職員,而鬧得不可開交。隔年春,蔣介石到北平,與傅先生同遊文丞相(天祥)祠,並在祠中正殿「萬古綱常」匾額下合照。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提供】

二月,先生於《世紀評論》發表〈這個樣子的宋子文非走開不可〉,舉國注目宋氏旋即辭職。六月,赴美就醫,住New Haven 。

民國三十六年攝於南京,時年五十二歲。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提供】

民國三十六年六月赴美治病,右二為傅斯年,右三為趙元任。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提供】

三月,當選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及立法委員。夏,離美返國,共赴國難,八月抵上海。十二月,遷中研院史語所至臺灣楊梅。

冬,戡亂失利,首都危急,先生傷時憂國,加以故舊零落,精神大受刺激,遂有自殺殉國之念。

一月二十日,就任國立臺灣大學校長。

是歲曾為臺大黃得時教授書一短幅,文曰「歸骨於田橫之島」。

傅斯年校長攝於臺大歷史學會成立大會

邀請胡適博士到校演講

【連錦昆提供】

十二月二十日,下午十一時二十二分,以腦溢血猝逝於臺灣省參議會議場。

六月十五日,臺大出版《傅故校長哀輓錄》全一冊。十二月二十日,臺大安葬先生骨灰於臺大植物園,改稱「傅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