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樹
進入校門,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左右兩列高聳挺拔的大王椰子,一路延伸至校園盡頭的總圖書館前,精神抖擻地列隊歡迎您的蒞臨。椰林大道一向是臺灣大學的象徵與所有臺大人永遠的驕傲,也是莘莘學子們嚮往追求的目標。
其實自本校的前身--臺北帝國大學立校以來(1928-1945),椰林大道是不斷地演進變化的。在帝大時期,校區已發展出東西向的軸線,主要教學區則分布在軸線的南北側。最初的椰林大道的模樣,可以從當年帝大理農學部照片中觀察到,其中尚可見到椰子樹初被植入的低矮模樣,椰林大道也僅到現在的園藝系前方(放置臺北帝大理農學部照片)。那時椰林大道僅僅是碎石子所鋪設的路面。1956年至1961年間,椰林大到延伸到了現今森林系前面,成為目前所見的規模。
❏ 大王椰子
別名|王棕、文筆樹
性狀|單幹高聳挺直,可達15~20公尺,幹面平滑,上具明顯葉痕環紋,莖基部會有不定根伸展,中央部份稍肥大,膨大部分是含水多的地方,乃為適應旱地生活所產生;羽狀複葉長可達3~4公尺,小葉披針形,葉鞘綠色,環抱莖頂,肉種花序著生於最外側的葉鞘著生處,花乳白色,雄花:花萼3片、花瓣3瓣,雄蕊6-12,雌花:花瓣鑷合狀排列,不完全雄蕊六枚,呈齒牙狀突起,子房3室,柱頭3,果為漿果,含種子一枚。
大王椰子原產於古巴、牙買加和巴拿馬一帶,於1898年首先引入臺灣。目前各地栽培普遍。大王椰子株型高聳挺拔,是國內引進的椰子類中最高大而壯觀的一種,故名為『大王椰子』,其莖幹擎天屹立、椰葉迎風搖曳,頗富詩意與美感,故庭院、公園或校園中廣泛的栽植。大王椰子莖幹之環紋明顯,幹面灰白平滑,有趣的是,其幼株是以莖幹基部最為肥大,隨著成長逐漸轉為莖幹的中段某一部分不規則地膨大。葉叢生於頂端,為羽狀複葉,大王椰子是典型的頂芽優勢植物,其生長點只有一個,因此移植時應小心維護。成株的大王椰子每年於颱風來襲前和開花過後應各修剪一次,剪除過密的老葉或枯葉,以避免風害和促進來年開花結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