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命脈之所在-教師篇


師資向為學校推動教學與研究的主力,關係大學發展方向;臺大脫離殖民統治,學校當局若欲維持絃歌不輟,端賴充分且優良的師資。

▍留用日籍教授

臺北帝大多數教授都屬日籍,一旦日籍教師全部離開,將對大學營運造成巨大衝擊。羅宗洛在深思熟慮之下,擬定了三個原則:1.重用本省人(臺籍)。2.招致國內優秀學者(指中國大陸學者)。3.留用日籍教授。在前述三原則下,校方根據〈各機關徵用日籍人員人事管理暫行辦法〉填發徵用通知書,辦理日籍教職員之甄審。羅宗洛接收之初,擬定留用近90位日籍教授,但因為師資窘迫超乎預期,又多留用日籍教師。

不過,對於留用日籍教授,於接收準備階段羅宗洛與陳儀長官意見相左,陳儀更是主張文政學部不可以留用日籍教師。1947年二二八事件衝擊後,行政長官公署對於留臺日人益加充滿疑忌,而留用日籍教師本身亦因身分地位及待遇福利遲未明確規範,生活普遍缺乏安全感,因此日人紛紛收拾行囊返回日本。最終,有三位日籍教授長留臺大教學研究、作育英才直到退休:農藝學系磯永吉(蓬萊米之父)、植物病蟲害學系松本巍、農業工程學系高坂知武。

  
:〈行政長官公署所屬暨所屬各機關徵用日籍員工暫行辦法〉1945年11月。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收藏)
:留任的日籍教授。後排左起:高坂知武、馬場為二、松本巍、濱口榮次郎、磯永吉、杉本正篤。前排左起大瀨貴光、大野一月、王益滔(臺大農學院院長,任期1946.10-1948.6)、山根甚信、一色周知、中村三八夫(林寬宏提供、臺大校史館藏)
:日本學校創校於1947年,學生主要是以臺北帝大留任日籍教授家中學齡兒童為主,當時校名為「國立臺灣大學附設留臺日籍人員子女教育班」。學校坐落於和平東路、辛亥路、溫州街之間,後來的臺大單身宿舍,今暱稱:大院子(起造於1931年,是日治時期的海軍招待所),1950年後學校搬去他處。照片最上排的五位教師,由左至右分別是:高坂知武、中村三八夫、田代安民、木原タネ、大重光子。(林寬宏提供、臺大校史館藏)

:羅宗洛發聘岩本醒吾先修班教授的聘約
:岩本醒吾名列第四波遣返名單通知,1946年9月。
(皆為岩本醒吾家族收藏)



 

⚑ 臺大接收時期最初留用日籍教師名單

文學院 ▎ 矢野禾積 、岩生成一 、後藤俊瑞 、桑田六郎
理學院 ▎ 平坂恭介 、早坂一郎 、松村宗治 、日比野信一 、中塚佑一 、市村毅 、野副鐵雄 、瀨邊惠鎧 、正宗嚴敬 、落合和男
農學院 ▎ 奧田彧 、三宅捷 、松本巍 、濱口榮次郎 、山根甚信 、佐藤正一 、白鳥勝義 、安田貞雄 、馬場為二 、一色周知 、
德岡松雄 、加藤浩 、澁谷常紀 、中村三八夫 、高畑倉彥 、大島義康 、添川正夫
醫學院 ▎ 森於菟 、上林親一郎 、小田俊郎 、金關丈夫 、森下薰 、河石九二夫 、細谷雄二 、酒井潔 、茂木宣 、澤田平十郎 、
桂重鴻 、真柄正直 、薄田七郎 、大橋平治郎 、黑澤俊一
工學院 ▎ 長岡順吉 、河東準 、熊澤尚文 、譽田敏雄 、加藤二郎 、安藤一雄 、當山道三 、樋浦大三 、山下正太郎 、
米屋秀三 、芝龜吉 、庄司彥六 、鮽守新一郎
先修班 ▎ 加藤平左衛門 、 森政勝 、松村一雄 、池田義一郎 、高田德太郎 、立石新吉 、都留正雄 、宇都宮清吉 、溝邊龍雄 、
須藤襄 、今澤正雄 、佐藤文一 、久保田肇 、岩崎英勇 、富岡健次郎 、東日出男 、大濱皓 、手島逸郎 、甲東謙 、
遠田一男 、吉田榮松 、 河上邦治
熱帶醫學研究所 ▎ 柳金太郎 、宮原初男 、岸田秋彥 、登倉登 、小林謙岡 、塚本糾末
南方資源科學研究所 ▎ 後藤一雄 、大野一月



▍重用臺籍教師

由羅宗洛主導的教師去留,採取甄選方式保留部分日籍教職員,並著手新聘臺籍教職員共134名。除了醫學院杜聰明已是臺北帝大正教授而直接聘用之外,新聘臺籍正、副教授有文學院林茂生(正教授)、陳紹馨(正)、吳守禮(副教授)、理學院潘貫(正)、劉盛烈(副)、農學院徐慶鐘(正)、徐水泉(副)、李春添(副)、楊祖馨(副)、謝伯東(副)、工學院劉青和(副)、孫炳輝(副)、李舉賢(副)、醫學院董大成(副)、先修班蘇維熊(正)、黃得時(正)、張冬芳(正)、附屬醫院邱賢添(正)、郭宗換(副)、林茂(副)、鄭培禮(副)、徐傍興(副)、邱仕榮(副)、徐千田(副)、林天賜(副)、楊東波(副)、熱帶醫學研究所李鎮源(副)。

▍延攬中國內地學者

臺籍教師人數不足,除了短暫留用日籍學者,需要中國內地學者填補師資空缺。戰後初期來臺之大陸師資因地緣因素以福建、浙江省籍者居多之外,尚有不少來自中央大學的教師,蓋該大學最初係中國國民黨為培訓幹部所設立的學校,例如,陸志鴻、馬廷英、虞兆中(臺大第七任校長,1947來臺大任教)。陸志鴻任內延攬中國籍學者以曾經留學日本的「知日系」學者居多,例如工學院院長魏喦壽、醫學院教務主任葉曙,但又處處受制於陳儀長官的意見,另於卸任前竟將若干職員改為教員,造成臺大教師浮濫。第三任校長莊長恭接任後轉以延聘「歐美系」學者為主,例如文學院院長沈剛伯、哲學系主任方東美,同時解聘或不續聘多位不適任教師,引發人事糾紛。傅斯年上任後努力號召中國學者來臺,例如第五任校長錢思亮、中研院院士董作賓、姚從吾等即是這時來到臺大,傅斯年再訂定臺大教員聘任以及升等審查制度,改正師資浮濫以及請託等弊端。


  
:接收時期化學講座臺籍年輕學者劉盛烈博士被聘為臺大副教授(劉盛烈提供)
:臺靜農受聘後來臺交通安排,1946年。(臺大圖書館藏)
:臺靜農聘書,1946年。(臺大圖書館藏)

 

 

本網站之所有圖文內容版權為國立臺灣大學校史館所有,請勿任意轉載或擷取使用 © Gallery of NTU History. All Rights Reserved.
如有任何問題與建議,歡迎您與我們聯繫。 TEL:+886-2-3366-3818 FAX:+886-2-3366-3817
E-Mail:historygallery@ntu.edu.tw Facebook : www.facebook.com/NTU.Historical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