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校友來臺念書的轉折


⚑ 李登輝

中華民國前總統、臺大農經系畢業校友

訪問時間:2015.4.9
片長 5’2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康有德

臺大園藝系名譽教授

訪問時間:2005.12.9
片長 3’1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羅銅壁

臺大化學系名譽教授

訪問時間:2006.11.10
片長 4’1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秋山代治郎

臺北帝大文政學部政學科校友

訪問時間:2014.3.21
片長 9’3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劉鼎嶽

臺大機械系名譽教授

訪問時間:2005
片長 2’55’’

【逸趣】 如何從內地到臺大讀書


1946 年 8 月 18 日臺大在《大公報》等連續三天刊載招生廣告,招考內地學生來臺就學,在上海、杭州設考場。結果有位錄取的糊塗同學,沒有注意招生廣告上已經提過關於膳宿、生活費等問題,又再投書《大公報》大哉問,有趣的是也問了交通問題,那個時代大家都窮,問的是搭船法,不會搭飛機。有位好心的讀者立即回覆,但也小小數落這位提問者的粗心;而臺大也在10天後登報回覆,不敢怠慢。

: 分別刊載於大公報(上海) 1946.10.22、1946.10.24。

 
 
:早年由於戰亂,社會動盪不安,外出旅途中,不時會遇到軍警、憲兵盤查。外出旅行的人,隨身攜帶著護照(及俗稱的路條),以證明
   自己的身分,可以避免許多麻煩,保障自身安全。 (路統信提供、臺大校史館藏)

:刊載於大公報(上海) 1946.11.01

【逸趣】 接收後兩年間辛苦的學生生活,不是內地人以為的美好


戰後的臺大在1946年向大陸進行招生,許多人慕名寶島臺灣而來。曾有學生回憶,臺灣是一個物產豐富的地方,特別是「香蕉」與「糖」更是廣為人知。但是來到臺灣以後,這些大陸學生們的生活卻不盡人意,有人抱怨學校不僅設備、圖書缺乏,學生也沒有公費優待。加上臺灣與大陸間幣值並不統一,學生可能因匯差損失更多金錢,都讓他們叫苦連天。

: 學生投書:我們生活在恐慌中──《學生新聞》1957/4/15,第3版。

 

1948年起來臺學生日益增多,1949年中共建制後兩岸通訊中斷,在臺學生與家鄉無法聯繫,生活費無著落,於是在校園裡何處有「空間」便被學生自行接收為臨時宿舍,甚至教室與廁所都住著學生。照片小木屋位於現在椰林大道北側土木系館基地上,門前就是瑠公圳灌溉小溝渠。它是耕耘社辦公室,也是工具間,放置一張破竹床,解決外地同學在臺北無處落腳的窘境。

右下 :耕耘社小屋(路統信提供)


   



 

本網站之所有圖文內容版權為國立臺灣大學校史館所有,請勿任意轉載或擷取使用 © Gallery of NTU History. All Rights Reserved.
如有任何問題與建議,歡迎您與我們聯繫。 TEL:+886-2-3366-3818 FAX:+886-2-3366-3817
E-Mail:historygallery@ntu.edu.tw Facebook : www.facebook.com/NTU.Historical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