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日治時期的臺大第一人


杜聰明 ⚑ 臺灣人第一位博士

杜聰明(1893-1986),臺北三芝人。1901年入淡水北新庄車埕書房修習漢學,1903年入滬尾公學校,畢業後於1909年以第一名考入臺灣總督府醫學校;1914年畢業後次年,負笈日本考進京都帝國大學醫學部,研究藥理學與內科學,並於1922年4月升任醫學院教授,同年12月獲日本京都帝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成為臺灣人獲得博士學位的第一人。1925年任臺灣總督府海外研究員,赴歐美留學。1937年擔任臺北帝國大學醫學部教授,主持藥理學講座,為當時僅有的一位臺灣籍教授。


: 杜聰明的京都帝國大學博士學位證明
(來源: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戰後加入羅宗洛為首之臺灣區教育復員輔導委員會,成為接收臺北帝大的首位本地委員;後受聘為臺灣大學校務委員會常務委員、臺灣大學醫學院第一任院長、熱帶醫學研究所所長、臺大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現臺大醫院)院長,並數度代理臺大校務。1954年創辦高雄醫學院(現高雄醫學大學),擔當院長直至1966年退休。畢生貢獻橫跨基礎醫學研究、醫學教育以及醫療政策領域。


林茂生 ⚑ 臺灣人第一位美國博士(臺灣人第一位文學士、第一位哲學博士)

林茂生(1887-1947),臺南人,其父林燕臣為地方名儒、前清秀才,畢生從事宣教與神學教育工作。林茂生自幼接受薰陶,也成為虔誠的基督教徒。自臺南長老教中學畢業後,於1908年赴日本京都同志社中學就讀,後進入京都第三等高等學校文科,畢業後考取東京帝國大學,主修東洋哲學,專攻陽明學說;1916年自東京帝大文學部哲學科畢業,為日治時期臺灣人第一位文學士。之後他返臺教書,在長老教中學及臺南商業專門學校任教。1927年6月獲臺灣總督府遴選為「在外研究員」,公費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深造,於1929年11月取得哲學博士,成為臺灣歷史上第一位留美博士,回國後奉派擔任臺南高等工業學校教授。

: 林茂生 (民報網站)。
: 林茂生墨寶-自治洵良治(清大文物館籌備處)。
  


於戰後協助國民政府接收臺灣大學,1945年12月受聘為臺大教授,並以校務委員身分擔任臺灣大學先修班主任,同時代理文學院院長職務。曾出任《民報》社長,該報以嚴正的言論機關自許,社論多次批評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陳儀的施政。1947年3月11日,於二二八事變中遇害。


: 民報係林茂生所創辦 ──《民報》(創刊號) 1945/10/11,1版


大森政壽 ⚑ 臺北帝大第一位女同學

大森政壽(1909年生),父親擔任臺灣總督府購買部主事及理事。大森於臺北州立第一高等女學校(即今之臺北第一女子高級中學)畢業後,由於臺灣沒有女子專門學校,故返回日本就讀京都同志社女學校英文專門部。1930年3月她回到臺灣,先到臺北帝大文政學部旁聽,聽講「英文學講讀及演習」等科目;1931年3月,也就是臺北帝大設立的第三年,她順利考入文政學部英語科,師事矢野禾積,成為臺北帝大史上第一位女學生,畢業論文題目《A Brief Study of “A Vindication of the Rights of Woman” by Mary Wollstonecraft》。1934年取得文學士資格後曾一度返回日本擔任女校英語老師,再於1939年回到臺灣,就任臺北帝大英文科研究室副手、助手。1943年與文政學部法哲學講座教授中井淳結婚,婚後隨夫姓更名為中井政壽,辭掉研究室助手工作。戰後於1946年隨夫婿返回日本,並在先生過世後,於夫婿任教的關西學院大學圖書館擔任司書直至退休。

  
: 臺北帝大第一位正式入學女學生,大森政壽 ──《臺灣日日新報》,1931/4/8,7版。
: 臺北帝大第一位女學士大森政壽畢業 ──《臺灣日日新報》,1934
: 萬綠叢中一點紅─大森政壽。(出處:《中日文化(中國文化大學日本語文學系)》,第20期(2001))


徐慶鐘 ⚑ 臺灣培育的第一位臺灣人農學博士

徐慶鐘(1907-1996)出身臺北艋舺的客家人,曾經就讀艋舺公學校(今之老松國民小學)、臺北州立第一中學校(今之建國高級中學)、臺北高等學校理科,1928年3月臺北帝國大學創校時,徐慶鐘考進理農學部農學科就讀,1931年成為臺北帝大第一屆畢業生,留校任教並兼任臺灣總督府農業試驗研究所工作。1945年10月取得臺北帝國大學授予的農學博士學位,為第一位在臺北帝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的臺灣人。戰後擔任臺灣大學農學院教授兼附屬農場主任,1946年任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土地委員會專門委員,參與土地改革之規劃。1947年擔任省政府農林處處長(後升格為農林廳),全面推行農業改革,奠定臺灣農業培養工業的基礎。後歷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內政部長、行政院副院長、總統府資政等職位,畢生建樹豐碩,貢獻卓越。



: 徐慶鐘博士學位證書,1945年10月。(徐慶鐘家族提供)
: 徐慶鐘臺北帝大農學博士論文。(徐慶鐘家族藏,徐淵靜借展)


   


劉盛烈 ⚑ 臺灣培育的第一位臺灣人理學博士

劉盛烈(1912-2016),出身於新店大坪林劉氏家族,臺北州立第二中學(今之成功高級中學)畢業,1931年進入臺南高等工業學校(今之成功大學),為應用化學科第一期學生。1935年他順利考取臺北帝大理農學部化學科,而在1938年獲頒理學士後,仍留校研究達7年有餘,於1945年10月取得理學博士學位,是本地培育的第一位臺灣人理學博士。戰後獲聘為臺大理學院化學系副教授,於1947年獲美國國務院獎學金,赴美國耶魯大學研究兩年,返國後升任教授,1951年擔任化學系主任,1956年成立化學研究所,1983年榮退,受贈臺大名譽教授頭銜。

:臺北帝大同學於校園瓦斯槽前合影,
左起:松村久、中川公海、劉盛烈。

劉盛烈為臺灣有機化學研究先驅,發現新脂肪酸類20餘種,創造新有機矽化合物3百餘種,一生奉獻臺灣化學界,實為該領域代表性人物。(劉盛烈之臺北帝大博士證書(學位記),展示於「從帝大到臺大畢業證書」展區。)

 
: 臺北帝大化學科師生合影(劉盛烈家族照片)
: 劉盛烈副手聘書。


杜孝生 ⚑ 臺灣原住民第一位醫科畢業生


杜孝生(1922-2001.3),臺灣阿里山鄒族人,日文名字鳥宿秀男,於1995年申請回復傳統姓名博尤‧特士庫(Voyʉe Toskʉ),為鄒族自治運動者高一生的同母異父兄弟。臺南州立臺南第一中學校畢業,1945年自臺北帝國大學附屬醫學專門部畢業,是臺灣日治後期第一位接受正規醫學教育的原住民。戰爭結束後,除執業發揮醫學專長外,也跨足公共事務,1951年當選第一屆嘉義縣議員、後來出任吳鳳鄉衛生所主任,又應高一生邀請兼任新美農場場長。但因身為鄒族原住民菁英的身份,1954年被捲入「湯守仁等叛亂及貪污案」之政治案件;後來雖然被法院裁定不起訴,仍因被控涉及該案而入獄服刑,假釋後被迫舉家遷居嘉義大埔、雲林北港、南投埔里,歷經漂泊而輾轉落腳於臺東太麻里,最後抑鬱而終。



劉鼎嶽 ⚑ 臺大第一位畢業生

劉鼎嶽(1923-2018.9),日本名字中山雅彰,基隆人,為臺大機械系名譽教授。劉鼎嶽於基隆中學及臺南高等工業學校機械科畢業後,正值臺北帝大成立工學部,成為唯一經由考試進入臺北帝大工學部的臺灣人。劉教授於1943年入學,原應於1946年畢業,但因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臺北帝大臨時決定提前於1945年10月頒發工學部機械工學科畢業證書;在取得畢業證明後,他仍留校自行研究一年,於1946年6月獲頒臺大第一號畢業證書。畢業後留校從助教開始,經歷講師、副教授、教授職位,總計連續服務於臺大共46年之久,期間於1971年取得日本東京東洋大學工學博士學位,並曾於1956年7月成功發射我國第一枚火箭。劉教授於1992年自教職退休,獲聘為臺大名譽教授,再受聘為文化大學工學院院長,服務四年後,正式為教授生涯畫上休止符。  

: 工學部機械工學科的「臺北 中山雅彰」即劉鼎嶽(《臺北帝國大學一覽昭和18年》,臺大圖書館藏。
: 臺大第一屆畢業生(34學年度)的第一位同學是機械學系劉鼎嶽。


張美惠 ⚑ 臺大第一位畢業女同學

張美惠(1924-2008),日本姓名長谷川ミヱ,基隆瑞芳人,父親從醫,為天主教家庭。日本聖心女子學院高等專門學校畢業,於1944年10月進入臺北帝大文政學部,專攻南洋史學,為臺北帝大所有9位正式入學女學生中,僅有的3位臺灣籍之一,其他2位為林素琴(西洋哲學)和曾氏麗貞(植物學科),全為1944年入學。戰後張美惠留校繼續其未完的學業,並於1947年在桑田六郎教授指導下,完成論文『關於「東西洋考」中的明代中邏交通』,取得文學院歷史系學士學位,成為臺大第一位畢業女同學,也是第一屆文學院唯一的畢業生。畢業後留校擔任助教,後於1954年升任講師,同年底辭職赴西班牙留學,1956年完成馬德里大學博士課程。

: 張美惠之臺大歷史系學士論文手稿(臺大圖書館藏)。


李登輝 ⚑ 臺灣第一位民選總統

李登輝(1923-),日本名字岩里政男,臺北三芝人。其父任職警界,因職務調動頻繁而數度遷徙,李登輝因而就讀過汐止、南港、三芝、淡水四所公學校;後進入臺北國民中學(今之大同中學)和淡水中學,於1941年考上臺北高等學校。1943年10月進入京都帝國大學農學部農業經濟系就讀,戰後於1945年返臺進入國立臺灣大學繼續學業。1949年自臺大農經系畢業後,留校擔任講師。1952-1953年獲中美基金會獎金,赴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攻讀農業經濟碩士。回國後在臺灣省農林廳、合作金庫、中國農業復興聯合委員會等處工作,1964年又赴美國康乃爾大學攻讀博士,1968年取得農業經濟學博士學位後,返國被聘為臺大教授兼農復會技正。   

1978年擔任臺北市市長,1981年升任臺灣省政府主席;1984年獲國民大會選舉為中華民國第7任副總統,1990年為第8屆總統;1991年他宣布終止動員戡亂時期,並展開修憲,1996年經首次民選為第9任總統,成為臺灣第一位全國公民直選產生的總統。

 

 

本網站之所有圖文內容版權為國立臺灣大學校史館所有,請勿任意轉載或擷取使用 © Gallery of NTU History. All Rights Reserved.
如有任何問題與建議,歡迎您與我們聯繫。 TEL:+886-2-3366-3818 FAX:+886-2-3366-3817
E-Mail:historygallery@ntu.edu.tw Facebook : www.facebook.com/NTU.Historical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