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
昭和3年(1928) 臺北帝大創校時期本部平面圖。 左 : 民國36年(1947) 臺大接收初期校總區平面圖。 右 : 台北市略圖1936年。 |
國立臺灣大學校總區於清代時期稱之為頂內埔庄,位於內埔山(今蟾蜍山)西北側,該區域於1922年更名為「富田町」,並有「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農業部」及「臺灣總督府高等農林學校」於該處設立。其後「臺灣總督府 臺北高等農林學校」校地設備及人員併入臺北帝國大學(臺灣大學前身),因此臺北帝國大學設立位置為富田町四十七番地。
目前的國立臺灣大學城中校區於日治時期分別為臺北帝國大學附屬醫院(原臺北醫院)、臺北帝國大學醫學部(原臺北醫學專門學校)、臺北高等商業學校這三個區域合併而成的校區。這三處在日治時期也各別劃入不同的町及地-臺北帝大附屬醫院(明石町一丁目一番地)、臺北帝大醫學部(東門町六番地)、臺北高等商業學校(幸町一一七番地)。戰後臺北帝大醫學部及附屬醫院轉制為臺灣大學醫學院及附屬醫院,高等商業學校則併入臺大法學院並成為日後臺大管理學院的前身。
臺北帝大校本部-臺北市富田町47番地 (今:羅斯福路4段1號)
臺北帝大醫學部-臺北市東門町6番地 (今:仁愛路1段1號)
臺北帝大醫學部附屬醫院-臺北市明石町1丁目1番地 (今:常德街1號)
臺北帝大預科-臺北州七星郡士林街石角字大石角42番地 (今:雨聲街、雨聲國小之間)
總督府臺北高等商業學校(臺北經濟專門學校)-臺北市幸町117番地 (今:徐州路21號)
圖 : 城中校區舊地址。 (臺大圖書館藏) |
臺北市公館於清代時期因三大水圳之二-瑠公圳及霧裡薛圳流經此區域,造就農業耕作先天優良條件,進而吸引人民於此定居開墾。臺灣大學校園內的「芳蘭大厝」及「伯公亭」可以讓我們溯及清代於此開墾的芳蘭陳家及龜山林家氏族,也讓我們有幸看到臺北盆地內少數清代閩南風格建築。於日治時期大正年間此處由「頂內埔」更名為「富田町」,更有農業試驗所(農事試驗場、中央研究院農業部)、臺北高等農林學校於此設立,不管從町名及於此處的公立機關,皆十足反映此處做為「農業研究」的特色及條件,目前臺大的第一行政大樓(北棟)、農化系實驗室(洗衣部、美容院所在)及磯永吉小屋皆是臺北高農時期留存至今的建築物,第一行政大樓(北棟)及農化系實驗室也是椰林大道周圍少見的黑瓦紅磚造建築。
爾後臺北帝國大學併入原臺北高等農林學校為附屬農林專門部,接收其校地及設備,作為創立初期的資源,提供臺北帝國大學發展的基礎,並於1928至1943年間大量興建日治時期昭和年間所流行的折衷主義建築,而其山牆、圓拱窗及筋面磁磚(十三溝面磚)等建築元素更成為日後臺大建築的重要象徵之一。值得一提的是,於1943年所興建的機械系舊館(日治時期名稱:工學部共通講座北棟),為臺北帝大工學部第一棟建築物,同時也為臺北帝大最後一棟建築物,此外建築外型已不同於早期臺北帝大的樣式,反而有些「現代主義建築」的味道浮現。
這次校史館籌建的臺大校總區建築史網站,將讓使用者一窺臺大校總區從200年前清代時期至日治時期,最後到戰後1950年代校園建築的變遷歷史,讓我們一同來看校園的成長過程。
http://www.lib.ntu.edu.tw/gallery/promotions/ntu-history/index.html
本網站之所有圖文內容版權為國立臺灣大學校史館所有,請勿任意轉載或擷取使用 © Gallery of NTU History. All Rights Reserved.
如有任何問題與建議,歡迎您與我們聯繫。 TEL:+886-2-3366-3818 FAX:+886-2-3366-3817
E-Mail:historygallery@ntu.edu.tw Facebook : www.facebook.com/NTU.HistoricalGallery